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思想政治理念融入教学工作,在专业教育中锻造和实现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目标。高校教师要在教学中完成思想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的融合,从不同层面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价值观。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门重要的商科专业,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许多主观的价值判断。当面对这些判断时,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必然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诚信、守则、纪律、责任、担当,这些都是学生成长的必备素质,是未来从事财务工作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课程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生动体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额外的课程或活动,而是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教育、引导、熏陶,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高职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将思想政治理念融入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如其思想道德追求、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品格塑造等。,以贴近学生专业、提供生动案例的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从而对学生起到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
(一)落实立德庶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是落实立德庶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也明确规定,要学法、知法、守法,牢固树立诚信理念,以诚立业,分清公私,克己奉公,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维护会计行业声誉。高职院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推进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在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将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等相关要求融入其中。
(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深化大学生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培养“精于财务、精于管理、精于业务、会决策”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应有之义。未来,财务从业人员需要专注于更高价值的财务活动,工作重心将逐步升级为战略决策支持和运营过程控制,逐步实现从会计财务向经营财务和管理财务的转变,这必然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3)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必要措施。金融从业人员需要遵守职业规范,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在工作中发扬“工匠精神”。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数字上的小错误会酿成大错误。同时,金融从业人员要牢固树立依法理财意识,自觉抵制会计造假,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和经济秩序,自觉用法律法规规范金融行为。因此,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原则、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合理。高职院校的学制是三年,学生需要在最后一年去企业实习,所以专业课不时会占用思政课。从某高职院校2022年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的课程设置来看,除了形势与政策,其他思政课基本在大二上学期结束,思政课集中且课时较少。
(二)缺乏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脱节,部分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专业教师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训,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认识和理解的偏差背离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思想政治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都有较为细化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许多高校越来越意识到课程思想政治在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课教师也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但总体来看,制度性不强,学校对课程思想政治的考核制度不健全,课程思想政治的教学没有纳入教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难以量化,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
三、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质量与效率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帮助高职院校专业课思想政治建设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教育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像盐一样,但不能只吃盐。最好的办法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吸收。”这一鲜活生动的比喻,对于强化专业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加强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专业教师要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教育目标中“以德育人”的真谛,明确“立什么德、培养谁”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分清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区别和联系,明确教育为谁服务,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学习提高会计管理、经济核算等专业能力,满足未来财务相关工作的专业需求。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包括培养职业认同、职业认同、职业规范、职业理想与道德、敬业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完善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大数据和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的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但总体来看,不够科学、系统和规范,课程结构体系不完善,思政课程目标和内容不完整。高职院校要加强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顶层设计,根据专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研究制定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dangwei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部门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特别是二级学院(系、部)要明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加强专业课程教师的专业培训,完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引导专业教师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注重强化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努力培养学生诚信公正、遵纪守法、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 廉洁自律,确保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3)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只有将思想政治建设融入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蓬勃发展、开花结果。一是专业教师要注重教学讨论与交流,以教研室为主体,通过集体备课、课程思政演讲比赛、教学能力竞赛的常态化,探索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多重载体和有效方法,使思政元素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有机统一和融合;二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采用问题启发式、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效保证教学效果;第三,教师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媒体教学、主题演讲、课堂讨论、现场观察、情景表演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潜移默化,有效实现思想价值引导。同时,要加强专业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想政治的认识,引导专业教师从教书育人出发,理解专业课程实施“德育”的意义,搭建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的交流平台,真正发挥课程思想政治的育人作用。
(四)创新思想政治课考核评价机制。评价和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克服长期以来单一评价标准、只量化专业论文的客观评价取向,将学生的课程体验、品格塑造、价值观培养等思想政治内容纳入评价体系,综合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教学督导评价等多主体评价,以及教学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动态评价等多维度方法,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学校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从师生、教与学、学与用等方面对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以立德庶人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以制度建设固化教育的有效性,把参与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激发教师提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路径,让各种思政元素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元化的沉浸式教学方式助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善财、善管、善商、会决策”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