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习近平同志就推进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做好有效衔接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以国家和省评估发现问题整改为契机,严格落实“四不挑”要求,全面推进有效衔接工作,确保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各项任务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下面,我想强调几点。
一是抓好监测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继续压实责任,充分发挥预防贫困监测帮扶机制的预警响应功能,把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与适当的帮扶政策措施联系起来,实现平稳过渡,坚决防止整村返贫。目前,我市已被列入三类重点监测救助对象,占全国的14.2%,任务十分艰巨。动态监测和援助是防止大规模返贫的第一道防线。
一是加强入户调查,推进膝谈心,完善信息共享和协商应对机制,加大动态排查力度,及时筛选出不稳定脱贫户、易致贫边缘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精准落实一户一扶措施,防止流动低收入群体“失联漏管”。二是聚焦5个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进一步完善“一县一规划”,动态优化调整帮扶措施,加快补短板和发展项目。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重点,深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专项行动,做好就业援助、产业发展、社区治理、设施提升等工作。,填补安置点学校学位和医疗床位的空白,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加快搬迁安置点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三是按照巩固、提高、不反弹的要求,不断提高“三包”和饮水安全水平,特别是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强化和压实学校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责任,防止辍学问题反弹,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四是落实沪滇对口合作联席会议议定事项,争取中央定点单位更多支持,深入推进“让每一个企业繁荣每一个村”行动,压实市级定点帮扶单位责任。
第二,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不鼓。要稳步推进,狠抓脱贫增收工作,不可掉以轻心,掉以轻心。
一是扎实推进持续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三年行动。抓好县域产业富民和经营主体培育,以低收入、收入下降的贫困人口为重点,对人均纯收入低于8500元的贫困家庭实行一户一策,加快动态出清,确保贫困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和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将继续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 二是以增加工资性收入为主要方向。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细化分类就业援助措施,落实跨省农民工一次性补贴、企业稳岗奖励、农民工脱贫税收减免等政策,全年完成70万人以上脱贫技能培训,确保每人培训后获得一个职业技能认证,促进转移就业扩大和质量提升。三是完整、准确、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化思路,按照“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启动一批”的思路,着力解决建不起来、用不起来、用不好的问题,切实提高配套项目和资产的使用效率。引入市场化机制,落实帮扶车间奖励补偿政策,帮助解决订单不足、资金短缺、物流不畅等问题,防止出现新的闲置资产。
第三,抓住农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同志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首先是解决发展问题。更好挖掘“土”资源,放大“特产”优势,提高“产”效益坚持中央接续资金6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等新业态。始终牢记抓乡村旅游就是抓乡村振兴,抓乡村旅游就是抓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典型示范,发挥引领作用,一个一个保证。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注意防范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不要“拍脑袋”决策,包办一切。二是解决发展靠谁的问题。通过市场化机制连接和组织农民,依靠农民发展农村产业。深入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倍增计划,重点补齐精深加工、品牌建设、产品营销、物流仓储等短板,加快引进经营主体,努力实现市级国家级龙头企业、县级省级龙头企业、村级市级龙头企业全覆盖,实现农民与市场有效对接。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落实涉农机制,把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家庭全部纳入涉农范围,特别是乡村振兴资金支持的经营项目。要与贫困户、监测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绝不允许资本下乡侵害农民利益。第三,农村工业的发展应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各地要管好用好项目资金,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将村级集体经济深度嵌入农村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不同类型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确保每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每个县行政村平均经营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第四,抓好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这一塑造工程。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性、公共服务便利性和人居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是扎实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完善县级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项目库,制定村庄规划,推进村庄改造,完善以教育、卫生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多公里。因地制宜,从最基本的需求出发,从群众迫切需要、当下能做的事情出发,通过投入少、群众直接受益的项目,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二是综合学习运用浙江经验,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对浙江“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围绕厕所、垃圾、污水、村容村貌改善和绿化美化等五个重点,统筹推进,让每一个村庄都美丽宜居,每一户都干净整洁。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环境变化推动产业变革,激发观念变革和治理变革,努力实现农村重建。
第五,强化改善乡村治理的关键环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工作,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坚持用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鼓舞人民,用“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等生动教材,巩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二是加强村(社区)“两委”建设,开展乡村治理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推动资源下沉,有效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治理。三是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优秀农耕文化,从农村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不断完善和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重要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着力治理高价彩礼、铺张浪费、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抓党建促乡村治理,切实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四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乔峰经验”,学习和运用好“浦江经验”,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深入开展农村普法强基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禁止早婚早育早退。
第六,抓真问题,整改这个严肃的任务。
用好考核结果,更加实事求是,从严从实抓好问题整改。一是抓整改。认真落实考核评价反馈问题整改方案,逐一制定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销号清单五个清单,推动项目和清单落实,实现动态清零,确保问题全部办结、件件整改有效。以资金项目资产清理整顿为重点,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实施的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检查和评估,加强日常监管和专项监管,坚决纠正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中的“乱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和项目效果。二是举一反三整改。推理是一种意识、能力和意志,体现了责任、担当和奋斗的精神。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从个别问题中发现普遍性问题,从表面问题中发现深层次问题,找出所有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根源和症结,把一个问题当作一类问题来研究,以一个问题的整改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三是自查自纠抓整改。没有发现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主题教育深入调查研究,推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扎扎实实开展一轮全面自查,对问题进行摸底排查,多渠道发现和收集问题,绝不允许问题无动于衷、无动于衷、久拖不决。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是发现和整改问题的主体。他们要在平时下功夫,加大常态调查分析调度力度,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是巩固成果,抓整改。把整改客观问题与解决主观问题结合起来,把整改个性问题与解决共性问题结合起来,把整改现实问题与预防新问题结合起来,坚持系统施策、标本兼治,更加注重从政策、机制等方面整改,巩固整改成果,防止反弹回潮,从根本上打破“整改—反弹—再整改”的怪圈。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学习贯彻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整风、以学促工,以抓经营主体多元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稳定增收为抓手,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同志们,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推动巩固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巩固扩大扶贫成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提高站位,强化认识,不断增强巩固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这就是我要说的。解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在2023年四季度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加压推进会上的讲话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