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领导同志们:
全域旅游是一个“黄金极”,一端是“绿水青山”,另一端是“金山银山”。我区将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发展全域旅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目标、务实作为,以创新促建设、以创新提质量,以大胆的担当、务实的举措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走在前列。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坚持项目为王,让动能更强。
项目是旅游业的载体,是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以工业项目等文化旅游项目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新的旅游热点和经济增长点。首先,这个项目吸引了所有人的努力。成立文化旅游产业招商专班,精心组织长三角文化旅游专题推介,加快运河夜游文化旅游街区、源头绿色走廊文化旅游、华谊青年文化旅游等在手项目落地,让我区旅游有更多“看点”,更好“卖点”。二是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建立区领导文化旅游项目对接推进制度,定期调度、定期检查、定期汇报,加快推进邵伯运河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年内启动美丽乡村路(靳东路)旅游走廊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营光影世界项目和长江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第三,市场主体积极培育。加强与同程旅游、网易等知名企业的洽谈合作,推动当地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攀高、做大、做强。积极整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组建经营区域文化旅游集团,不断提高我区旅游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第二,牢固整合思维,丰富产品。
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的方向。摒弃“以旅游为基础发展旅游”的传统思路,走出“旅游自循环”的产业边界,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格局,承接旅游项目,放大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全力以赴做好“+旅游”的深度融合。一是突出“文化+旅游”。坚持“文以载道”、“文以载道”,定期开展金银精工、毛笔、漆画、邵伯锣鼓、丁火龙舞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展示活动,加快龙川老街改造和行云纪念馆规划设计,生产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文化创意产品,让历史文化“看得见”、“带得走”。积极推进红色故事“走出去”,以全省“新四军东进北出”革命文物主题步道建设项目为契机,积极对接台州黄桥、常州茅山等周边红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打造集旅游、研学、体验为一体的红色线路,努力打造省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二是突出“工业+旅游”。依托传统产业转型拓展和新兴产业加速集聚的优势,探索建立先进制造业精品研学路线,鼓励和引导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直播等特色工业企业,在车间布局、产品研发、科普宣传中融入更多旅游元素,开发设计游客可观看、可参与、可购买的工业旅游产品, 并推动连赢科技、全峰矿泉水争创省级工业旅游区,让我们的制造业更加多元化,更加有名。 三是突出“农业+旅游”。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重点发展新淮河花木、安达路果蔬、李和优质畜禽、丽霞优质粮油、特色水产等优势产业,开发建设一批深受游客欢迎的生态农业园、农家乐园等旅游项目。年内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市级以上特色乡村5个。依托吴桥蔬菜基地、小荠蔬菜基地等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夷陵黄桃、丁沟葡萄、樊川猕猴桃、郭村梨园等品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采摘经济。四是突出“生态+旅游”。切实增强旅游意识,运用旅游思维,更加自觉、积极地推动工作与旅游发展互动融合、相互促进。依托源头生态禀赋优势,利用城乡路网、水廊建设自行车道、景观道路,深化拓展子游公园、源头公园、“三江六岸”公园等滨水绿色岸线内涵,年内打造夹江三江营至我区芒道河水利枢纽工程国家级“美丽江湖”,更好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
第三,加强沉浸体验,让戏更有感觉。
旅游的关键在于体验和享受。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把“初客”变成“回头客”,把“路人”变成“过夜客”。第一,围绕我区的“线”。放大鄱阳湖森林、花池候鸟湿地、“黄金大道”等自然“网络名人”效应,定期举办迷你马拉松、自行车赛、全民健身跑等活动,打造更多网络名人“打卡地”。二是围绕我们区的“食”。依托邵伯龙虾、夷陵田螺、大乔海鲜、樊川小肚、小荠面等美食资源,定期组织美食节、品鉴会等活动,加快推进“十大美食街”工程,打造“区内十大宴”品牌,让舌尖带动“脚尖”,让“流量”变成“增量”。三是围绕我区“玩”。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重大活动的展示活动,利用好现场灯光影视基地、气电影馆等载体资源,定期举办全国龙狮赛、门球赛等传统赛事和国际电子竞技挑战赛、运河城数字娱乐文创大赛、光影扬州音乐节等新型文化旅游赛事,让城市充满活力。四是围绕“住”在我区。大力发展“夜经济”,着力提升餐饮、购物、住宿等服务质量,创新开发风情、表演、游乐等夜产品,推出“晚自习”、“非夜作坊”、“夜场剧”等项目,让游客愿意在我区住宿消费。
第四,加大品牌营销,让口碑更出名。
旅游是“注意力经济”,必须打破线性思维,激发跳跃式想象力,善于包装策划,提升区域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首先是要“无处不在”。实施“形象推广+产品线落地”的立体营销,不断加强与全国媒体、旅游专网、互联网大V、在线旅行社的合作,在高铁站、机场、高速服务区进行宣传推广,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二是做到“无时无刻”。创新营销方式,坚持“线上线下”和“近景与远景”相结合,利用好Tik Tok、阿auto快消、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等全时平台,进行全方位、高频度的宣传,让“小景点”无时无刻不有“新花样”。三是实现“人人上”。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游客至上、远道而来的理念,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形象意识、责任意识,努力打造“处处是旅游环境、人人是旅游形象”的宣传品牌。
演讲结束后,请批评指正不恰当的地方。谢谢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在2023年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