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至23日,县委组织部在市场监督管理局二楼会议室举办公文写作基本功培训班。全县各系统120多人参加了培训,我有幸参加了。在四天的学习中,两位老领导和x委组织部专家的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公文的重要性、各种语言以及如何写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转变认识,明确文件定位。以前对公文的理解不清晰,定位不明确。总觉得只是发了个通知,写了个记录;参加培训后,对公文有了清晰的认识,有了明确的定位。公文,即整个公文,是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性文件,用于处理公务。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日常运作中,各类公文实际上承担着统一认识、部署、上传下达、记录汇总等重要职责。公文有固定的格式和标准,文字内容严谨、权威、规范。第二,对标台面,正视差距。3月,我单位新组建的领导班子明确提出要提高行政办公能力和办公效率。7月8日,党政办对各行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公文格式培训;12月16日,我院有幸邀请到张宗顺主任进行公文写作和信息公开培训。12月22日,我院举办的“宣传工作推进暨宣传信息员培训会”对公文写作进行了专题培训。经过前几次培训,我院公文写作有了明显提高,格式明显规范,达到了培训的预期效果;但与15种公文、20种业务文书的格式要求相比,我院仍有差距和不足,仍有很大的改进空。团队创造意识不强。公文内容不要求文字漂亮,但一定要严谨。公文写作通常涉及引用领导讲话、政策文件、数据和案例。既然引用,就存在出处、出处、数字是否准确的风险,这就要求起草者要有敢于和善于质疑的精神,要追根究底,追根溯源。我们单位是医疗技术服务单位,专业技能很强,专业术语、专业资料、专有名词都需要专业科室提供。没有涉及各专业部门的写作团队,无法在第一时间为领导提供最原始的材料,势必影响领导的决策,进一步影响行政办公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临床调查的频率不够。“好材料来自基层,成熟于基层”;只是坐在办公室里调研,得不到第一手资料,也看不到第一手资料。在日常工作中,不珍惜每一次行政查房调研的机会,在每一次医院周会上与中层沟通,上级专家指导工作,利用好各科室提供的资料和信息。有时候,我们无动于衷,也不假装理解。嚼字不细致。“失去一个字是浪费时间;一句话错了,就堵了整篇文章。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往往会导致讲话与领导的本意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写作作品是否适合体裁,句子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现实,有无夸张或隐晦,都没有经过仔细的研究和深思熟虑。只是为了完成工作,我没有回头,更没有思考。三、补短板,全面提高写作能力。我单位不仅履行公务管理活动的义务,还肩负着xx万人健康的社会责任。好的公文不仅可以提高单位的行政办公能力,还可以为领导提供医院发展决策支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了弥补短板,全面提高写作能力,我有一个建议,两个改变:一个建议:组建团队,明确责任。当务之急是成立一个由党政办公室牵头,各行政部门和临床科室参与的编写小组。医务处负责提供医院医疗质量专业资料,护理部提供医院护理质量专业资料,行政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负责提供本科医疗专业资料,党政办负责发院长稿。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提供的材料全面负责签字。两个转变:抓住机遇,勤奋学习。在日常工作中,要珍惜每次行政查房调研的机会,把握每次院周会与中层沟通的机会,把握上级专家指导的机会,利用好各部门提供的资料和信息,为策划好每一份公文打好基础。小心选择你的话,像一本书一样说话。写作时,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不随意夸大或隐瞒任何东西,不依赖空想象或随意编造。要力求准确、客观、简洁明了,少说话,多拿干货。公文的规范和标准起草,从标题到签名,从字体到标点,从行间格式到页面设置,都有规范的要求。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做到用词规范,格式规范,书写规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参加全县公文写作基本技能培训班的汇报材料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