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书记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经济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着眼当前全省工作大局,审议通过了省委关于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方向前进,努力走出新时代全省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七个强省’”的总体目标, 总量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为我省在新时代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明确了方向、提振了信心、凝聚了能量。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继续着力打造经济生态、自然生态、政治生态三大“绿水青山”,继续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统计等基础工作,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向好、环境好、作风实。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4%,比去年同期高5个百分点,连续6个季度保持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全省加快推进的良好态势,达到两年多来的最好水平。

当前,我市正处于崛起的关键时期,动能积聚充足,潜力巨大,崛起加速。全面贯彻省委全会精神,着力建设创新驱动强市、智能绿色制造强市、优质高效农业强市、山川秀美强市、人才强市、人民满意教育强市、文化旅游繁荣招商强市。下面,我想提几点意见。

第一,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要求真务实,走在前列。省委全会指出,“长三角一体化是我省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要在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中展现更大作为”。主动追赶、准确追赶、全面融入,以“最大的能量”抓住“最大的机遇”,乘着长三角的“东风”,搭上一体化的“快车”,加强县区、部门、自贸区、企业之间的交流,定期派干部到起步区学习、招商。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宁波、上海、苏州学习考察,规划建设一批跨省产业合作园区,建立健全市县区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和集聚区的平台作用,积极对接临港保税区和宁波保税区, 不断扩大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果,积极嫁接长三角地区优质资源,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嵌入协同发展。 继续深化宁蚌合作,围绕“六合六合”高标准建设运营宁蚌产业合作园、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园、微电子产业园,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方面壮大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生态。强化“沿江就是海岸”的开放意识,加密我市与宁波点对点直达列车,深化我市港口与宁波舟山港合作,实现“海上兴、借船出海”。

二是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上求真务实、走在前列。省委全会指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有更大作为”。扎实做好延伸产业链、补链、强链工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做好生产,坚决担负起粮食安全责任,下大力气做好“粮头吃尾”、“牲口头吃尾”、“农场头工尾”的增值文章,做好“秸秆还田”和肉牛振兴计划、蔬菜产业化等重点工作,让“四蹄”赶上“四轮”, 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服务全省打造长江“大厨房”继续强化二次生产,重点发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文化旅游、数字创意等六大新兴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五大产业集群,以数字赋能和高端引领和壮大传统产业,以集群集聚拓展数字产业 以前瞻布局和多点抢滩占领发展未来产业,加快中国传感器谷“一谷一园”和空天之兆产业园建设,加快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城市。全力推进双招双引,推动10家市级招商分支机构和50家县级招商分支机构继续聚焦重点区域和行业,创新共建开发公司、共建产业基金等新型招商模式,用好产业链招商、商务招商、基金招商等招引做大做强方式,加快形成链主带动、上下协调、左右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开展“投资城市”活动,设立海外招商分支机构,赴海外招商,引进洽谈,邀请创新团队和优质项目来蚌埠投资。继续做好三次产业工作,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商务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延伸“吃、住、行、购、娱”等生活性服务业产业链,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吸引更多人消费,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

三是在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求真务实、走在前列。省委全会指出,“坚持把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旗帜,在肩负起全国创新格局第一方阵的使命中展现更大作为”。抓好创新之源教育,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全覆盖”、义务教育“质量均衡”、高中教育“全面提升”,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全面缩小区域、城乡、学校差距,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市。把科技作为创新的关键驱动力来抓,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用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大市场等重大平台,充分发挥我市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的作用,全面加强“政产学研用长效资金”合作,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创新工程,用好“揭榜领跑”的创新模式,促进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和创新生态的可持续性。 抓住人才创新这个根本,坚持招才引智和自主培养人才相结合,加快成立我市人才局和我市人才开发集团,开展“人才城行”活动,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教育链深度融合,把人才体系做得更实、更强、更高,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四是在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方面要务实、走在前列。省委全会指出,“要着力推进皖北全面振兴,在加快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我们将立足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按照“以淮河为中心,东西拓展,环抱江湖,提升南岸,拓展北岸”的思路,借鉴上海徐汇等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坚持科学统筹、整体规划、成片开发,继续加快南岸城市更新和北岸新区建设。大力推进过江通道建设,年内开工建设延安路淮河大桥,同步推进司马庄路、黄土窑桥、解放路桥快速改造工程,进一步延伸城市“结构”。加快合新高铁、蚌苏淮高铁、乌蒙高速、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成为大城市的中心港区,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强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上海都市圈的沟通互动。统筹推进城乡建设,顺应“市区-县城-重点集镇-一般集镇-特色村”的人口梯度集中趋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力争三县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千村引领、千村提升”工程,扎实做好巩固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域美丽乡村创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彰显皖北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

五是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上求真务实、走在前列。省委全会指出,“牢固树立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在加快建设江淮美好绿色家园上展现更大作为”。深入贯彻“水清山茂是无价资产”理念,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快推进主城区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两淮河”工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三岔河湿地、沱湖湿地保护、修复和利用,使湿地价值、面值等综合效益不断显现。着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加大城市雨污分流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预警预报机制。坚决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确保重要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彻底消除劣ⅴ类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PM2.5年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省级考核要求。着力推进绿色转型,积极实施“双碳”战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可降解材料应用,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将我市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强市。

第六,要在不断改善民生福祉上求真务实、走在前列。省委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民生活为根本宗旨,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有更大作为”。我们将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确保我们做的事情与群众想要的事情精准对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稳定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稳定和扩大制造业就业岗位容量,扩大服务业就业。严肃处理省内“民声呼应”的贻贝相关问题,建设和使用“市民声”平台,做好反馈问题清单化、闭环化处理,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扎实做好50件民生实事,在增加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等方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妥善处置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全面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应急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深化党建引领“一团一会五治一体化”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推进“积分制”改革,充分发挥“信访超市”作用,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扫黑除恶常态化制度化,加快创建国家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良好的工作作风是推动工作落实、加快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围绕省委“五大”要求,以“六个突破、六个成效”为重点,扎实开展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提高能力、转变作风、完成任务”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检查大实践活动,进一步端正导向、增强能力、增强动力、造就干部队伍。锻造“忠诚敬业”“勤政廉洁”的干部队伍,营造干部敢干事、地方敢干事、企业敢干事、群众敢干事的良好环境,加快“三地一区”两个中心建设,建设现代化幸福城市,为建设现代化美丽大省贡献力量。

我要说的就这些,谢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书记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经济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