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亲爱的领导同志们: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是城市的重要软实力。从顶层设计来看,中央和各省市一直非常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先后部署推进“清四单一网”、“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等工作。珠海以“看见美丽中国”主题实践为总载体,坚持政企合一,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全方位、系统、领域打造“企业感受最深”的营商环境升级版。下面,我想谈一些拙见。

一年来,我市“亲清政商直通车搭建政企桥梁”入选省“一号工程”典型案例3个,入选省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3个,分别是“财政助商”政策及全链条改革、“六个一”合规体系创新建设、村级小额项目交易监管新机制探索。“二手房有抵押转让”、“e企保365”工作制度等8项改革入选省营商环境“微改革”,位列全省第一;南太湖新区获批成为全省政府服务增值改革七大试点之一。工作体系结构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规划制定了优化提升全市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构建了科学系统的工作体系和任务结构,完善了“微改革”、“好案例”、“体验官”等配套机制,形成了推进、反馈、整改的工作闭环。坚持市、区、县一体化,同步推进50个市级、25个区级营商环境标志性项目。增值服务不断优化。在高质量完成南太湖新区省级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政府服务增值改革与省市民营经济“32条”、“39条”融合,构建政府服务“137N”增值体系架构,创新“创业先行”、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等惠企举措,出台政法系统专项行动“依法保护业务”、“支持垂直管理部门”等20项措施持续出击。紧盯营商环境改革难点,深入推进12项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重点行业合规体系建设,推进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整改,惠及企业直接获得政策资金,统筹要素“蓄水池”管理等经验做法得到省领导肯定。

通过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一号改革工程”的生动实践,以及前期在市内外开展的学习、调研等活动,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统筹处理好五对关系。首先是“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关系。硬环境主要包括交通、水电、通信、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源、资金、生态环境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开始关注影响企业经营的社会、文化和制度软环境因素,如公共服务、工作效率、干部素质、政商关系等。工作效率的提高必然更加注重数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关爱民营企业,必然需要创造更多“亲青直通车”、“企业会客厅”等服务载体和机制。二是“基础”和“附加值”的关系。涉企服务首先是企业注册、登记、注销、纳税、电力运营等基本事项。惠企政策首先是招商引资中的优惠政策,这也是企业生存的基本需求。在做好这些基础服务的前提下,抓紧打造全链条、全天候、全流程的服务新生态,为企业提供额外的衍生服务和增值服务,真正让企业意想不到、超出预期。三是“大”与“新”的关系。以前的商业环境更注重大企业、大项目、大平台,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要注重服务中小企业和新业态。特别是网络经济、创创空等新型产业模式的出现,颠覆了许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消费模式,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市场监管部门不能简单套用过去传统的工作方法,要不断创新服务和监管机制。第四是“指标”和“口碑”的关系。对于城市来说,要增强对企业和人才的综合吸引力,首先要从创业企业和创新人才的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当地营商环境的优劣。目前,该省已确定了五项评估指标,重点是营商环境的“无感监测”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营商环境的水平。但另一方面,对营商环境的把握不能只靠指标,要让企业和人才说了算。要从数据层面量化,用口碑来检验,这样对营商环境的评价才能全面客观。五是“政府方”与“企业方”的关系。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提升需要政府企业双向出行,政府企业是市场运作的主体,但政府行政管理水平是关键。要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敢于动真格,加快改革重塑,优化服务,完善监管,加强帮扶。同时,也要通过市场机制整合社会端和企业端的资源,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服务项目类型化、服务模式专业化,让市场经营者安心投资、经营、专心发展。

就这些,谢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