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dangwei书记,亲爱的同事们: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同志视察威海时提出的“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总目标,积极探索实践基层“五位一体”社区治理社区新布局,打造更具烟火气、人情味和时代感的“家、社区”,加快推进基层化。我报告五个方面:
一是自上而下严格执行强有力的组织制度,加强党的建设统领全局。
一是创新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构建一以贯之的“五级组织架构”。率先成立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制定《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系统方案,明确69项目标任务,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建立“市级基层治理委员会-市社区中心-镇街dangwei-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五级组织体系,进一步畅通基层治理运行体系。横向联系驻地单位、辖区商家、物业企业、社会组织,协调联系、整合资源,应对社区治理需求;纵向引导网格党支部发挥自主协商,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凝聚共识。
二是构建“4+1+N”团队体系,深化党员“双登记”作用。建立“社区书记-网格长-楼栋长-单位长”的团队体系。选聘强化60名社区书记、447名专职网格长,选聘6874名楼栋长、16122名单位长,选聘4700余名巷子管家团队,形成社区书记牵头、网格长领衔、多方力量配合的全球治理团队。深化"组织在一线,党员在前头"双登记活动。13个镇街的134个市级部门和60个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平时帮助基层办实事、解难题,遇到紧急情况时变身应急队。党员中的5094名工作人员在单位工作,在社区服务,实行“平时全球服务,紧急情况现场汇报”的机制,带动和带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二是创新网格化治理双线服务机制,提升社区服务感知
首先,布局打造“线上+线下”的网格服务矩阵。线上,投入900万元建设“智慧社区”平台,采集社区居民信息、建筑平面图、车辆、居民社区信用等基础信息200多万条,为社区情况的转化、分析、决策提供“智慧大脑”支持;规范建立“社区—网格—建设”三级微信群5808个,实行社区书记、网格长、建设长(单位负责人)分级负责制,组织水、电、暖、电梯维保等生活服务专员3300余人入群,形成了随叫随到、动态响应的“云上网格”。线下,实施党群中心迭代升级行动。按照“家和社区”的理念,突出行政化、强服务化,建设社区会议室、党群网格服务站、社区食堂、社区养老中心等323个服务场所,定期开设“中医康复”、“便民修复”等特色服务场景,满足个性化需求,围绕居民形成实体服务矩阵。
二是实施网格化运行三大机制。建立“敲门问需+红色手写台账”的网格化巡查机制。明确每天4小时网格化巡查工作标准,全面采集“人、房、地、事、物”等基础信息,及时掌握新变化、新情况,记录在“红手台账”和智慧社区平台,形成社区“全息库”和“重点库”,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哨点举报+联动处置”网格化处置机制。实行“三事三做”:小事马上办,大事协调办,难事吹哨子办。吹口哨的权利下放给社区,并在市一级进行跟踪和监督。建立“反向比对+分析研判”网格预警机制。开展“日判会”,将12345民生诉求事件与网格巡查事件进行比对,通过比对研判,检查网格巡查质量并及时发出预警,全面提升网格巡查和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创建三事三解的矛盾调解机制,增强居民自治的向心力
一是规范三级议事协商规则,打造“荣誉议事”红色品牌。在楼内,对于邻里琐事,房东会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牵头组织,通过楼内微信群或现场讨论,协商邻里或楼内事务,变“我要做”为“我要做”,实现楼内邻里之间的相互理解。在网格中,针对居民普遍反映和集中反映的矛盾,由网格组长牵头,以网格党支部联席会议、红物业讨论等形式,在居民习惯性聚集的居民区、院落共同建言献策,实现网格重大事件的及时解决。在社区内,对于网格、楼栋层面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居民反映强烈或确实需要社区协调的问题,由社区dangwei或居委会牵头,注重资源的衔接和统筹,每月以党建联席会议的形式与多方商讨,实现社区疑难、重大问题的满意调解。
二是全面推进“人人谈红物业”。建立更加专业的“网格+红物业”1+1+N的网格化管理团队,将1096名物业管理服务人员规范纳入社区基础网格,实现团队网络服务“三共建”。制定《红色物业谈心指引》,将社区、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作为必要参与者纳入“红色物业谈心”,每月定期举行,为业委会+物业搭建平台,让他们在舞台上唱主角。
第四,培育城市的人文理念,深化社区、美德和信用的融合
首先是重塑熟人社区,构建全覆盖的信贷应用场景。2022年,包含生活各领域10个信用主体、210项激励措施的《城市社区信用管理办法》新修订,将日常扫雪、提醒人们关窗灯、帮邻居收快递等“小微善举”全部纳入激励范畴,以志愿者小时“种树”的形式实现个人信用轨迹、信用示范户、星级商户等。积极引导社区将治理矛盾问题转化为居民生活互动场景或设计为美德信用志愿服务岗,开设美德信用集市、信用超市等信用+场景,以喜报、表扬信、实物发放等方式加强对志愿者的激励,不断增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是深化双圈融合,拓宽信用激励双向适用。一是规定政府官员每年下沉社区志愿服务不少于20小时,市级月度系统整合数据将社区信用评分反馈给各部门,突破政府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之间的信用信息壁垒,使信用信息双向流动、互联互通。二是单位将优秀人员反馈到住宅小区,优先录用为弄堂管家、楼栋主任等。,进一步鼓励在职党员率先垂范,积极融入和拥抱社区。
五是凝聚社会力量,增强社区治理发展的凝聚力。
首先是金融支持,引导社会组织精准输出服务。推进社区居委会注册、书记领办社会组织,鼓励社区书记领办,依托社会组织策划实施公益性创投项目,引导社会力量设立创投项目,进一步优化社区(网格)资源配置,提高微网格服务精准性。例如,该市城市社区在重阳节推出“幸福巷1号”社区集市,在线开发“幸福巷1号”微信直购小程序。以每个社区为配送地点,线下同步上线“幸福巷1号”社区市场,为居民送上来自田间地头、海洋里的第一口鲜,老人、行动不便者由网格长直接送回家,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构建15分钟社区服务圈。
二是项目引导,吸纳新经济组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率先成立了幸福社区治理发展中心(民飞),探索建立社区发展基金,使社区治理需求项目化,招募社区合作伙伴认领项目,并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网格检查包、工作背心、防晒衣等。设立“鸿运先锋”网约车之家等温暖“新”驿站,以专车司机、外卖小哥为社区移动网格员,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到1023小时。组织开展扶老出行、居家大扫除、扶老出行、扶医助餐等活动295次,参与志愿服务2612次。鼓励镇街社区与区内企业、商户建立党建联盟,将社区治理需求和商业企业发展需求设计为“家-社区”共建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治理成效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有助于建设“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的现代化新荣成。
报告完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在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