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实施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x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强市的工作要求 市科技局抓住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 会同市级有关单位,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新时代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和《新时代城市创新发展60条》,突出构建全面创新生态体系,加强创新政策要素叠加整合,广泛汇聚创新资源,充分激发创新活力,进一步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点任务和政策体系,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方位创新,让科技创新成为振兴发展的“关键变量”,这是强有力的支撑。 现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坚持解放思想,以“大创新”理念完善政策体系。着力解决我市创新发展短板,推动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方向整合资源,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政策体系。高职位促进强有力的领导。x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把关定向,x委书记两次听取文件起草情况汇报,市长对文件起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分管副市长召开10次专题会议研究修改, 明确了“构建全面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强市”的工作主基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树立了创新引领发展的鲜明导向。 对标先进发展理念。局领导班子成立三个调研组,分赴长三角、珠三角等10个省市调研,学习借鉴深圳市加强基础研究、上海市支持新R&D机构、合肥市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经验做法,进一步丰富创新型城市建设内涵,切实提高政策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专注于这个好计划。市科技局会同19个市直单位成立专班,反复研究起草,制定形成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创新强市建设的意见》,明确了6个方面27项重点任务。发布《新时代城市创新发展60条》,重点支持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开放创新,提出60条政策措施,为加快建设创新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攻坚克难,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围绕“4567”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发展政策落实,以“优势点、群众建议、自查”方式科学立项攻坚,加快科技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重点解决哈达旗自创区协同质量效益不强的问题。学习复制中关村、珠三角、苏南等自创区改革创新举措,实施哈达旗区自创区“轮岗”议事制度,促进三市协同发展和产业互补,加快培育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石油化工等产业集群。截至目前,自主创新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33家,专业创新的“小巨人”企业22家,上市企业19家。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指导工作体系,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1+3”行动计划,开展路演推介对接成果169项,推进高校周边两所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上半年,两大生态圈聚集企业134家,创新平台36个,高层次人才120人。着力解决创新主体不突出的问题。落实R&D投资企业奖励政策,逐步培育科技型企业,推动解决科技型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的问题,不断壮大科技市场主体。前三季度,全市有入库登记号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354家,推荐高新技术企业152家。
(3)坚持统筹联动,提高创新体系建设整体效率。认真落实x委、市政府关于新时代加快建设创新强市的意见,会同市直相关单位细化87项任务分工,共同构建全面创新生态圈。注重产业创新,提高效率。围绕产业创新发展新需求,继续加强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平台体系建设,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在我市的实践,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与省政府联合立项,2023年组织实施7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创新主体围绕“4567”现代产业体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结合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需求,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年初以来,我市陆相页岩油多资源协同绿色开采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3个。注重区域发展,提高效率。围绕区域创新发展需求,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和开放式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获批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深化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科技招商。年初以来,引进科技企业78家,科技创新平台15个,科技人才团队9个。注重结果,提高效率。围绕科技优势转化需要,推进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建设,修订《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草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支撑。创新科技金融服务,逐一对接省内创投机构,为全市科技企业融资和成果转化提供支持。截至9月末,全市科技信息贷款余额13亿元,同比增长12.4%。
第二,一些经验
加强政策支持,促进产业创新,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增员作用,加快形成新的优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市科技局等单位在高质量制定《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创新强市的意见》和《新时代城市创新发展60条》以及高标准筹备召开全市创新发展大会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的信心,在推进创新强市建设中获得了重要启示。一要推动思想破冰,加强政策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作用”的重要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打破思想壁垒,破除“以科技论科技”的固有思维,借鉴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创新发展进行布局,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形成创新共识,提高政策制定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只有从思想上加速“破冰”,从根本上认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意义,出台对标政策,才能激发变道超车引领发展的强大动力。二要坚持目标导向,强化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激发和释放创新发展活力的关键。此次创新政策出台,锚定“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策源地、创新人才高地和东北亚创新交流合作基地,建设全省有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科学规划扶持政策,着力解决我市科技创新意识不强、R&D投入水平低、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促进形成新的优质生产力。实践证明,只有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释放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活力,才能有效解决我市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三要综合统筹资源,强化政策落实。打破部门壁垒,消除本位主义,推行有效政策,是形成“大创新”格局的关键。市科技局坚持地方政府与市政府联动,协同其他部门推动政策落实,促进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发展,部署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导向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践证明,只有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凝聚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形成崇尚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局面。
发言结束后,请批评指正,谢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在2023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交流发言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