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在阅读课上认真学习了党章、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著作选读,工作思路和视野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对工作也有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现在我想把我最近的学习收获汇报如下:
1。对以人为本的含义深有体会
习近平同志曾在《文选》第一卷中提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其根基、血脉、力量都在人民之中” 在习近平同志心中,人民永远是第一位的。 也更加明确地指出,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政府工作的时间越长,对人的本性的理解就越深刻。 当洪水来临的时候,我们党员人民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第一线指挥,不顾自己的安危,只为人民;区里提出的工作总思路也是为了人民;是为了人民来实施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实施社会保障的行动。 当我们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原则时,我们也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也会以这些优秀的同事为标杆,以服务当地人民为工作的根本遵循。
二、深刻理解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是永久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有不等于现在有,现在有不等于永远有。”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科学思考的方法。 记得习近平同志在《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的题目中指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协调空、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协调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协调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等等,而这些总体规划的最终目标都体现在“十二五”规划中。 可以说,习近平同志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把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的发展相结合。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会掌握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处理复杂情况和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中的干部,坚持从自己做好工作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自己工作的实际出发,用辩证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去帮助建设和发展。
三、对密切联系群众有深刻的认识
学习之前只知道密切联系群众,为什么要密切联系群众?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只知皮毛,不知深意。 经过学习,我对联系群众制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他们的经验和智慧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保证我们党作出的各项决策符合规律、体现时代,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此外,人民是改造世界和开创事业的决定性力量。只有自觉为民造福,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集中人民的力量优势,始终开拓进取。 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走进群众,融入群众圈子,不仅要熟悉群众的语言和诉求,还要走进群众家中,敲群众的心门,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积极了解民情,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四、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同志在多篇文章中提到了乡村建设。 因为,对中国来说,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农村振兴了,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在关于粮食安全的第一卷中,也提到要集中力量办最基本最重要的事,保证粮食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这些都离不开乡村振兴。 同时,在三驾马车中,以投资为主力的疫情影响不再有效,所以外循环还是要靠出口,内循环还是要靠国民消费。 城市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但是农村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 通过乡村振兴刺激消费和整体经济增长。 农村振兴了,更多的人愿意回到农村。 同时,在第二卷中,习近平同志有一篇题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的文章,指导大家重塑城乡关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新乡村治理等。,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自己的协管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乡村振兴。今后,我也要顺应农民的期待,立足我区实际,以产业繁荣为重点,以生态宜居为重点,助力我市乡村振兴。
五、深刻认识三大政治力量
我们党和国家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习近平同志提到,要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善于把握政治大局,运用政治的三种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化解这些矛盾。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面对陌生的地域,更需要在政治上保持方向准确,才能有效行动。 首先,提高政治判断力,要有意识地加强对现有形势变化的把握,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表象识别背后的底层逻辑,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其次,提高政治认识,就是准确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最后,提高政治执行力,要始终对照党中央精神,切实做到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决执行党中央决定,坚决不执行,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掉队,不误入歧途,全面落实党中央精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党员干部主题教育读书班交流发言材料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