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写作网101写作网101写作网

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教育整改以来纪检监察干部案件受理线索和查办工作,准确进行动态分析和政策引导,进一步在全系统释放和传递动真格、严到底的强烈信号,推动工作取得实效。刚刚,县(市、区)纪委监察局通报了教育整改以来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受理处理和案件查处情况。从各地的举报和监督检查中,我们普遍感觉有三个特点:一是高度重视。成立线索处理和案件调查专班。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研究部署,亲自调度情况,推动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工作深入开展。第二,线索启动快。快速启动线索,全面梳理,逐一分析判断,一加线索就做,快速做。党的十八大以来,问题线索20条,已办结15条,教育整改以来新增15条,已办结10条。三是查处结果。针对重点案件,各地统筹深挖彻查,快查快办,持续释放严打到底的强烈信号。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已立案10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人,拘留30人,移送纪检监察系统15人。虽然问题线索的受理处置和案件查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要求和“清理整顿、净化组织”、“刀刃向内、自腐”的目标任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缺乏直面问题、自我净化的决心、勇气和措施,各地问题线索突出、案件不平衡,线索少、质量低、措施弱。各地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下面,我们将继续做好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工作。我想强调五点,主要是做到“五实五树五实用”。

一是强化“攻坚”意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纪检监察这支政治队伍。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要解决“谁来监督纪委”、“清理门户”、防止“灯下黑”、“清除害群之马”的问题,明确提出“纪检监察机关要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有关领导在全国纪检监察干部动员大会上指出,开展教育整改,最根本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能否通过教育整顿达到“纯洁队伍”的目标,是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政治考验,是检验政治认识、政治判断和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我们应该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在巡视整改过程中,处理线索、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实实在在,很辛苦。对此,能否有所突破,形成震慑,取决于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的重视程度和态度。在线索处理和案件查办中,“一把手”的态度必须明确,措施必须坚决。我们应该首先树立榜样,在前面指挥。按照分工,各级纪委监委成员要亲自部署线索受理处理和案件查办的重要事项,亲自过问重要问题,亲自协调重要环节,亲自督办重要案件,或不定期进行约谈。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或督办重点线索、重点案件,亲自研究,靠前指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抓住关键,重点抓。从近期全国通报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来看,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占很大比例。近年来,我市已有10多名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被立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班子的“关键少数”。要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尽责尽责尽责,坚决确保领导班子清正廉洁,经常开展谈心谈话和警示教育,对班子成员中发现的问题或廉政风险隐患,要及时按程序向上级纪委监委报告。

二是强化“清底”意识,切实加快线索处置速度

受理和处理问题线索、查办案件的前提是有线索来源。虽然教育整顿以来始终坚持整合,在学习、教育、检查、整改环节同步开展线索启动和案件查处,但目前各地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问题线索来源的“瓶颈”,问题线索少、质量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各地要开动脑筋,深入调研,不断拓展问题线索来源,用好信访举报平台,与公检法对接开展违法犯罪记录排查,对违规经商办企业甄别纪检监察干部,提高线索质量,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问题线索处置,确保实现“彻底清存量”目标。要加快未完成线索的进度。目前办公室有10条问题线索,要逐一研究,“一条一条”拿出具体解决办法,加快进程,确保按时完成。要加快线索流转审批。依托现有问题线索管理处置体制机制,在确保研判处置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流转审批程序,灵活开展线索处置汇报会议形式,压缩受理、办理、处置时限。要加强线索追踪监管。要定期调度问题线索处置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启动台账、增量台账、监管台账“三个台账”,综合协调工作进度。要加强问题线索处置的跟踪督办,认真研判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及时解决线索处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必要时当面督促提醒,坚决防止形成新的存量。

第三,强化“自我革命”斗争意识,切实做到全面从严。

教育整顿以来,全市已立案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0起。在教育整顿的大背景下,查处的结果还没有达到预期,查处的效果还没有有效形成。下一步,要加大惩处和查处力度,继续形成有效震慑。必须匹配强大的工作力量。对重点案件,要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深挖细查。不能单纯依靠干部监督部门现有人员进行查处。必要时要协调全委优势力量集中攻关,切实释放和传递更加严肃、更加严格的强烈信号。以保证案件质量。如果线索具体,方向明确,查证条件成熟,就要成立查证处。线索不收敛、线索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争取尽快突破一批案件。在查办案件过程中,要始终把案件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案件质量第一,把每一起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铁案”。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各级纪委监委的监督指导,对重点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必要时提升或异地指派。班子成员要带队进行重点督导和约谈,紧盯薄弱环节的差距,着力解决查不严、查不力、查不实的问题,层层传导压力。

第四,强化“宽严相济”的政策意识,切实提高工作效果。

坚持宽严相济、宽严相济、宽严相济的原则。“宽严相济”方针贯穿于受理处理问题线索和查办案件的全过程,实现了监督执纪的政治效果、纪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积极宣传引导。加强政策引导,明确政策导向,在开展谈心谈话、警示教育、审查调查过程中,积极宣传“严管厚爱”、“三区分”等政策法规,对心存侥幸、试图蒙混过关甚至抗拒组织审查的,坚决从严惩处,对问题依法从宽处理,对真心悔过的,从轻发落,释放主动求和。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政策。结合个案综合考虑,既不能矫枉过正,也不能随意从宽,让纪律既有“刚性”,又有“温度”。一方面要坚持严字当头,刮骨疗毒,“破除重疾”,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发现一起严查一起,绝不姑息手软;另一方面,坚持“宽”为辅,认真落实《关于鼓励干部担当容错纠错的实施意见》,全面分析错误性质,正确把握和准确运用“四种形态”、该容错的容错、该免责的免责,扎实做好澄清诬告陷害名称工作,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在严查严办的同时保护干部积极性。要通过案例深化推进改革。坚持“治当下”与“立长久”相结合,扎实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典型案件以案促改工作,推动相关责任部门剖析典型案件,加强警示教育,研究案件发生规律,深挖问题根源,查找思想上、体制上、制度上的问题,查找风险漏洞,整改突出问题,健全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一案查处、一案警示”

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底线意识,切实确保办案安全。

办案安全是纪律工作和教育整改的底线。随着教育整顿的不断推进,各级对线索处理和案件查处的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重,节奏越快,越要重视安全工作。要认真落实办案安全责任,依法依规强化各项安全管控措施,确保办案“零事故”。要压实安全责任。要建立各级办案安全责任制,逐级落实办案安全责任,在转变安全监管理念、完善办案安全体制机制、加强办案安全监督检查、强化办案安全责任追究等方面持续发力,夯实办案安全责任。安全措施应该改进。要严格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办案安全的要求,把握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重要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正确引导,细化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文明办案,牢牢守住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底线。有必要提高安全能力。注重舆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涉及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的“网络举报”处置机制,确保相关情况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解决。

我要说的就这些,谢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