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武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主题教育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在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下,促进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统一,朝着建设强国和民族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科学理论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学的越多,就越自信,就越有力量,就越有方向感。我们要利用好主题教育的契机,全面学习领会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牢牢把握“学习思想、加强党性锻炼、注重实践、建设新成果”的总要求,在学习理解上继续努力,自觉成为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实践者。增强政治意识、思想意识和行动意识,坚持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这一思想贯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就一定能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谱写新的辉煌篇章。借此机会,我给大家讲一讲党课,和同志们交流一下。
一是坚持读原著、学原著、懂原理,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真正理解领会,真正实现以学铸魂。
学习理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原文,学习原理。经党中央批准,主题教育确定了八种学习材料,包括《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章程》、《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选》等。要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深入理解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在阅读原文、学习理解原文的原则上下功夫。党员干部要在阅读原著中逐条学习原文,逐段逐句领会原理,通过反复学习、深思熟虑,真正理解领会,真正实现学习铸魂,切实把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六个必须”贯穿于科学体系的全部内容,是理解和把握科学体系的“万能钥匙”。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总钥匙",就是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六个必须"。只有准确把握习近平xx同志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六个必须”,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六个必须坚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汲取了中国传统哲学中蕴含的智慧和精华,融入了人们日常没有意识到的共同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为了世界共同利益的价值追求,“一个世界,一个国家”的愿景符合世界观、世界观、 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社会观和道德观,坚持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六个必须坚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浓缩了我们党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坚持真理的思想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六个务必”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提供了一种各国都可以借鉴的方法,而不是现成的模式,为世界上那些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贡献。
(2)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把握科学体系,在把握科学体系的层次上把握主要内容。“十个定义”、“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成就”,既包括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包括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这些主要内容相互联系,密切相关,本身就是整体的、系统的。这些主要内容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去理解和把握,避免割裂和片面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十个明确”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战略步骤、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新要求等十个方面作出了重大理论创造和宏伟战略构建, 新时代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构成了这一思想的“四柱八柱”。 “十四个坚持”是原则和策略,是思想和理论的总结,是围绕主旋律坚持的原则、要求和任务。是对我们党新时期治国理政大政方针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三成”是具体实践的总结和概括。本文从13个方面总结了党在新时代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重点阐述了独到的见解和思想。只有准确把握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六个必须”,才能更好地理解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准确地认识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地做好工作,才能做到轻松自如。
(3)坚持阅读原文理解为主的原则,全面学习领会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捷径可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深入原著,准确学习和把握原文,深刻理解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科学体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学会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十个定义”、“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成就”等主要内容,还要系统地掌握其科学体系。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习和理解。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必修课,坚持读原文、明道理,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工,确保自己的思想、能力和行动跟上党中央的号召、时代的步伐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第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学会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历史责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催人奋进,前进的道路上布满鲜花和荆棘,充满风险和挑战,甚至惊涛骇浪。我们党要继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这一伟大事业,要始终成为全体人民在风浪来袭时最可信赖的主心骨,就必须始终用理论加强党,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一)在深化“两个结合”中丰富对党的理论创新的经常性认识。“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脉动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把这个灵魂和根扎好,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筑牢党的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我们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理论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增强历史文化自信,充分吸收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执政理念、家国情怀、生态智慧、待人接物之道等精神基因,为党的理论创新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我们要拓宽理论视野,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创新发展新理论。我们应该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采取相互学习的态度,坚持取之于本民族的一切,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伪存真。
(2)在回答“时代问题”中加强对党的理论创新的时代把握。通过深刻回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有效解决一系列长期积累和新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科学应对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自然的风险挑战,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的十年里,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决不能脱离时代的实践。我们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为时代的思想精华。”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着眼于新的时代课题。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脉络和正确方向,清醒认识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逻辑走向,深入研究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长远、全局、根本性的重大战略问题,特别是着眼于推进中国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发展新格局、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理念。
(三)坚持党的理论创新,坚定“以人为本”的动力源泉。一百年来,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取得的成就,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来自人民的智慧、探索和创造。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我们必须始终着眼于人民的实践创造,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走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要坚定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注重从人民创造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提升为理性认识,提炼新的理论成果,努力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人心的理论。
第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筑牢信仰根基,补充精神之钙,稳住思想之舵,用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用伟大实践彰显思想的伟大力量。
新思想引领时代变革,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路线,是中国化、现代化的路线。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我们要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推动新时期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中国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1)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把握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创立的,随着新时代的伟大变革而发展,为全党统一思想、意志和行动,为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这一重要思想立足时代根基,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这一重要思想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联系在一起,与人民群众日常意识不到的共同价值观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染力。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学会用新时代xx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观察、把握和引领时代,从全局看关系,从长远看发展,积极主动地学会变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2)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了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和道德规范的要求。要深刻认识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自觉用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党性意识,提高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注重党性锻炼,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团结、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密码。党员干部的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长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通过严格锤炼不断丰富和提高党性修养,需要一生的学习进步,一生的转型升级。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思想锤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不断锤炼党性,才能把对党的忠诚铭刻在心、冲锋在前、关键时刻做到让党信得过、让党放心。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坚强的党性,才能在是非面前立场坚定,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大有作为,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夺取新的胜利。
(三)推动新时代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开拓进取,改造客观世界,促进事业发展,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要注重学习和实践,全面学习领会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刻理解贯穿其中的坚定信念、人民立场和历史责任,真正学习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认同”,学习捍卫“两个建立”、“两个维护”的“三个意识”,不断增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分析问题、担当责任的能力。要强调学习理解,认真学习研究生课程,注重常规学习,结合实际,把自己、工作、责任放进去,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要突出学用结合,狠抓工作落实,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在惠民解忧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同志们,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时代,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他承担了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了什么样的目标,再次告诉世人,中国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旗帜鲜明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xx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深刻内涵,领会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把这一理论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用马克思主义的“箭”射向新时代中国的“右”,在大力推进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实现新的突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1写作网 » 党课: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让主题教育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最新评论
领导讲话千遍一律,而核心就是捞干的
交流发言最重要的是感召力